最近天氣漸漸開始回暖,“減肥”就成了大家關心的話題。醫(yī)師提醒大家,減肥前先問自己下面三個問題,判斷自己是否存在肥胖或超重問題,再開始科學甩掉多余的肉肉喲~
問題一:我重不重?
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是常用肥胖指標之一。BMI的計算公式為:體重(千克)/身高(米)2。
低于18.5千克/米2,代表體重過輕;
18.5-23.9千克/米2,代表正常體重;
24.0-27.9千克/米2:代表體重超重;
28.0千克/米2及以上,代表肥胖。
BMI簡便且應用廣泛,但其存在局限性。例如,BMI不能區(qū)分肌肉和脂肪,肌肉發(fā)達者可能被誤判為肥胖。
問題二:我肥不肥?
體脂率是指體內(nèi)脂肪占總體重的百分比,是判斷肥胖的重要指標之一。
當體脂率過高時,即使體重在正常范圍內(nèi),也可能存在健康隱患。比如,腹部脂肪過多,會壓迫內(nèi)臟器官,影響其正常功能,還可能引發(fā)代謝紊亂等問題。因此,體脂率也是判斷是否需要減肥的重要參考依據(jù)。
體脂率的測量需使用特定儀器,方法有多種,包括生物電阻抗分析(BIA)、雙能X射線吸收測定(DXA)和水下稱重法等。根據(jù)美國運動醫(yī)學會(ACSM)的標準,成年人的體脂率分類如下。
男性:10%-22%為正常,23%及以上為肥胖。
女性:20%-32%為正常,33%及以上為肥胖。
體脂率的優(yōu)勢在于它能直接反映體內(nèi)的脂肪含量,結合BMI一起可更好評估肥胖和健康風險。
問題三:我哪里胖?
腰圍:腰圍是判斷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標。中心性肥胖又稱“腹型肥胖”,指脂肪主要積累在腹部,這種類型的肥胖與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風險密切相關。腰圍能反映脂肪在體內(nèi)的分布情況,而不僅僅是總量。
腰圍是指經(jīng)臍部中心的水平圍長,或肋最低點與髂嵴上緣兩水平線間中點線的圍長,在呼氣之末、吸氣未開始時,用軟尺測量。
腹型肥胖的判斷標準為男性腰圍超過90厘米;女性腰圍超過85厘米。
腰臀比:腰臀比是指腰圍與臀圍的比值,也是判斷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標。腰臀比能更全面反映脂肪在體內(nèi)分布情況,在評估慢性疾病風險方面具有較高準確性。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標準:男性腰臀比超過0.9,為高風險;女性腰臀比超過0.85,為高風險。
在決定減肥前,要先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包括BMI、體脂率、身體的脂肪分布情況等,并結合一些血液代謝指標,才能制定科學合理的減肥計劃。若為了追求不切實際的“骨感美”而過度節(jié)食、濫用減肥藥等,不僅達不到理想的減肥效果,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