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精神病真的不是因為矯情
“得精神病都是他們自己矯情”
對于精神類疾病,一個很常見的誤解就是:得精神病的人都是意志力不行精神脆弱的人,他們之所以生病,是因為精神太脆弱經不起打擊。這種想法在沒有生病的健康人和患了病的患者之中,都占有相當?shù)谋壤?,因此前者以此為理由歧視生病的,認為是他們自己的錯,“我怎么沒有得這個病,都是矯情”;而后者就以此為理由不去醫(yī)院看病咬牙硬扛,妄圖“鍛煉”自己的意志力,認為如果自己的意志力足夠堅強,疾病就會自己好。其實這種說法正好顛倒了因果。事實上,是因為患者的大腦產生了病變,所以才導致了患者的精神脆弱,而不是因為精神脆弱導致患病和大腦病變。改善“精神脆弱”的方法也不應該是所謂的“磨煉意志力”,而是及時就醫(yī)按時服藥。而精神類疾病真正的發(fā)病機制,即大腦為何會產生病變,很遺憾,至今科學家并未完全弄清楚,但這并不影響對癥治療,我們可以通過控制癥狀,達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
以老年人群中常見的高血壓為類比。高血壓與精神病有個共同點,就是至今科學家并未完全弄清楚具體的發(fā)病機理,但是都可以通過服藥對癥治療達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在這種前提下,人們并不會認為高血壓患者是由于血管不夠堅強導致生病的,卻會認為精神病患者是由于大腦不夠堅強而得病的。將精神病患者之所以患病的原因歸咎于他們本人的意志力不行上面,看似很有道理的想法,一對比就漏洞百出。
?
?
“精神疾病是一種客觀的存在”
我們的文化里,十分強調人的意志力的作用,精衛(wèi)填海,愚公移山,人定勝天,天道酬勤,等等,這使得我們常堅信,只要努力咬牙堅持,就沒有什么做不到的。這份信念也幫我們戰(zhàn)勝了很多的困難,但“人定勝天”的前提是,遵循自然規(guī)律。精神類疾病之所以定性為疾病,而非單純的心情不佳,是因為此時精神病患者的大腦已產生了病變,這與其他任何一類疾病的本質是一樣的,即都是因為身體生理層次上發(fā)生了病理變化,不再是正常的生理狀態(tài),且這種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即大腦是否生病,并不能被一個人本人的意志所決定,而是客觀存在的規(guī)律與事實。我們知道大腦是一個人精神世界的代表,所以往往會認為人的意志力可以左右大腦的一切,包括病變與否。實際上人類大腦十分復雜,自有其運行規(guī)律,并不能由人的意志完全左右,但當其病變時,則可以反過來實質性地影響到人類的精神世界,表現(xiàn)為一個人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認知思考能力等出現(xiàn)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見到的精神疾病的癥狀:抑郁癥/焦慮癥患者因情緒調節(jié)能力缺失而長期陷于抑郁/焦慮情緒中、老年癡呆患者因思考能力下降而無法像過去那樣清晰地思考判斷問題、多動癥兒童的更為復雜的原因導致的到處亂跑和學習困難的行為,等等等等。
?
所以在醫(yī)院里,我們時常會聽到精神疾病的患者說“我也不想的啊”,因為得病這件事,確實不是他們自己的主觀意愿,而他們也深為這件事感到痛苦與指責。因此,指責精神疾病患者之所以生病是因為本身意志力軟弱精神脆弱、要求精神病患者堅強、認為只要硬扛拼意志力就可以讓疾病自愈等想法,其實都是在無視客觀規(guī)律。以心臟病為類比。一個沒有心臟病的健康人經過刻苦的專業(yè)訓練,最終百米跨欄成績超過劉翔,這叫天道酬勤;一個心臟病患者經過刻苦的專業(yè)訓練,最終百米跨欄成績超過劉翔并且自己沒有猝死,這叫異想天開。而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大腦已有病變,要求他們同健康人一樣積極生活,等于要求心臟病患者跑步跑出健康人的成績,這不叫人定勝天,這叫強人所難。而外界對于精神病患者的“你們得病是因為你們自己精神太脆弱,意志力強一些病就能好了”的評價,其實就等于在對心臟病患者說“你跑不過劉翔是因為你自己不夠刻苦,你多訓練就能跑過他了”一樣,實質都是在要求別人做能力之外的事,無視自然規(guī)律,這不是刻苦努力就能做到的。那么,如果想跑贏劉翔,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么?先去努力治病,再去刻苦訓練。至于最后能不能跑贏他,那就取決于你的治病與訓練期間努力程度怎么樣,而和你從前有否生過病的關系并不大了。
?
?
“我就是怕精神病人,怕他們會突然打我”
如前所說,過于普遍的誤解,使得不少人認為得精神病是患者自身的原因,是他們自己精神太脆弱經不起打擊,這導致精神疾病患者常年受到太多的歧視與鄙夷,成為一個被污名化邊緣化的群體。想想看,你我的周圍,多少人在罵人時會出口成臟、用“神經病”“你有病吧”等去問候人家,而在一些比較友善的自嘲的場景里,也是用“精神病院門沒關嚴我跑出來了”“今天忘了吃藥”等語句來形容自己。先不論神經病與精神病實際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在不少人的認知里這就是同一類,使用這樣的措辭,是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里,“精神病”不是什么好的東西,“精神病人”不是什么好人,所以可以用來罵人達到貶損效果,或者用于自嘲。我們很多時候,無意識地就在貶低精神病人群。
如前舉例的換位思考,同樣是疾病,為何我們對于其他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等,就沒有這些想法呢?
疾病本身沒有什么,是我們人類賦予了疾病太多的其他含義。有人說,沒有辦法啊,我就是害怕他們,害怕他們會突然把我怎么樣了,畢竟他們腦子不正常,誰知道會做出什么事來。誠然,精神類疾病與其他疾病最大的區(qū)別在于,疾病會影響患者一定的思考判斷能力,進而影響其的行為,所以會給人一種“不定時炸彈”的感覺,從而引起他人的緊張與害怕,生怕什么時候就“炸”了。但事實上,精神疾病是很大一個類別的疾病,包括的疾病非常多,患者的癥狀也是多種多樣的,更常見的是頭痛、失眠、緊張害怕、情緒低落等等這一類,而具有攻擊性只是其中所占比例很小的一種。也就是說,具有不受自己控制的攻擊性的行為的病人,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而且這部分病人往往因為對他人具有攻擊性而處于強制看管治療的狀態(tài),即,實際生活中你要剛好碰到他們并被攻擊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謶衷从谖粗?,對于精神病人群體也是一樣,因為不清楚不了解,再加上無良媒體為博眼球常做一些聳人聽聞的報道,一來二去,就以訛傳訛,再“寧可信其有”,將低概率問題擴大到整個群體了。因為擔心碰到極低概率的具有高攻擊性的精神病人,就索性排斥并疏遠這個群體,掩耳盜鈴的做法并不能解決問題,因為你我,可能都在這個群體之中。
據我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調查數(shù)據,中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shù)超過?1億,即每14個中國人中,就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如此觸目驚心的數(shù)字,為何我們平日卻感覺好像很少的樣子?這正是因為我們所給予的歧視與污名,才讓他們選擇隱藏起來。所謂的“微笑型抑郁”,便是如此,看上去是每天笑著生活的人,卻很有可能是重度抑郁患者。然而刻意擺出的“微笑”,卻并不能真正帶給抑郁患者快樂,更有可能加重病情,而這些因為歧視而藏起來的患者之中,很可能就有你我的親人與好友,正站在懸崖邊上,痛苦而掙扎地活著。要徹底改變一個由來已久的現(xiàn)狀是件困難的事,但并不能因為困難就不去做,即使僅僅只是為了我們周圍所愛的人,也應該去學習正確的知識,而后鼓起勇氣去面對,并將你的光芒帶給他們。而你所愛的人,也一定能感受得到。
?